「G-1」「A-2」「MA-1」…透過「適用區域」理解飛行夾克的系譜。
雖說理所當然,但一般而言指的是隸屬於軍隊的士兵所穿著的軍用裝備,可理解為戰鬥服裝。同時,軍用服飾本身或以軍裝風格為設計靈感的服飾,早已成為時尚或日常服裝,融入現代人的生活。在眾多軍裝單品中,「軍裝外套(Military Jacket)」人氣非常高,從街上行人穿著的比例便可清楚看出。
在眾多軍裝外套中,因為電影《捍衛戰士:獨行俠(Top Gun: Maverick)》的大受歡迎,「飛行夾克(Flight Jacket)」更是再次受到矚目。相信不少讀者都對身穿飛行夾克的湯姆・克魯斯(Tom Cruise)的造型難以抗拒吧。
因此本期《knowbrand magazine》將聚焦於軍裝外套當中,在冬天也相當活躍的「飛行夾克」經典款式。現在就讓我們踏入迷人的飛行夾克世界吧。
飛行夾克的適用區域。
軍裝外套大致可分為兩大系譜。一種是主要在陸地作戰時穿著的「野戰夾克(Field Jacket)」。另一種則是為戰鬥機等飛行器的飛行員所設計的航空用「飛行夾克(Flight Jacket)」。
特別是飛行夾克,許多款式都是以型號名稱來稱呼,加上設計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,讓人難以分辨。而幫助我們整理並理解這些讓人混淆的款式的正是「適應區域」。
戰鬥機與輸送機所飛行的高空環境極其嚴苛,氣溫與外氣壓變化劇烈。因此對軍方而言,研發兼具防護以及保暖功能的飛行夾克是必要任務。美國軍方因此依照飛行高度、氣溫等條件,劃分出以下五種「適用區域」,並針對各區域開發相對應的飛行夾克。
・VERY LIGHT ZONE:30℃~50℃
非常輕度區
・LIGHT ZONE:10℃~30℃
輕度區
・INTERMEDUATE ZONE:-10℃~10℃
中等區
・HEAVY ZONE:-30℃~-10℃
重度區
・VERY HEAVY ZONE:-50℃〜-30℃
超重度區
本次,我們將以在日本日常穿著為前提,聚焦於「輕度區(LIGHT ZONE)」、「中間區(INTERMEDIATE ZONE」)和「重度區(HEAVY ZONE)」這三個區域,並將探討各區域的代表性型號、誕生背景、功能性以及設計魅力。藉由這種方式,雖然略為粗略,但我們希望能讓讀者對飛行夾克的系譜有一個大致的理解。
LIGHT ZONE:10℃~30℃
輕度區「TYPE A-2」「TYPE L-2B」
「輕度區」、適用於 10℃ 至 30℃ 氣溫範圍的飛行夾克,多被定位為「夏季」用款式,特色是較著重於機動性而非防寒性能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款式,是被視為飛行夾克的經典「TYPE A-2」。在美式休閒風愛好者間,A-2夾克享有極高聲望,1963年電影『THE GREAT ESCAPE』中,主演史提夫・麥昆(Steve McQueen)身著A-2夾克的形象被視為傳奇,甚至促成劇中 A-2 的復刻版本誕生。這款夾克採用馬皮製立領設計,正面配有大型翻蓋口袋,正面設有拉鍊,袖口與下擺則以針織羅紋收邊。

美國陸軍航空隊(後來的空軍)的「TYPE A-2」
A-2於1931年被美國陸軍航空隊(後來的美國空軍)正式採用,並一直使用到1945年。由於是皮革製,常讓人誤以為是厚重的冬季外套,但A-2其實是一款「夏季用夾克」。因此在日本,反而能在較長的季節中穿著,再加上簡潔、實用、搭配性高的外觀,也是它受歡迎的原因之一。1988年空軍以幾乎原版設計、改用山羊皮革重新製成,體現出A-2的經典不朽特質。

因為是夏季用夾克,內裡較薄。
A-2在輕度區受到許多飛行員的喜愛,但後繼型號卻是一款截然不同夾克。
這背後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嚴重物資短缺,影響到了A-2的原料,也就是皮革。因此為了取代昂貴且供應有限的皮革,軍方選用了當時剛研發出的、世界上第一種合成纖維「尼龍」。於是在1945年,採用了強度優異且價格低廉的尼龍,並誕生了「TYPE L-2」。它的設計與A-2截然不同。乍看之下與稍後會提到的「MA-1」極為相似,但兩者仍有許多差異,例如L-2設有肩章、前襟下襬處有防風片,還有因為它是輕度區用夾克,所以沒有內襯棉等。L-2系列在設計上並未有大變化,經歷1950年的「L-2A」,1955年的第三款「L-2B」,也是 L-2系列的最後一款。輕薄且穿起來像休閒外套般的輕盈舒適感,讓它成為春季與秋季時非常實用的單品。

「TYPE L-2B」

其特徵為肩上的肩章設計,和沒有內襯棉的輕薄的構造
INTERMEDIATE ZONE:-10℃~10℃
中等區「TYPE B-15C」「TYPE MA-1」「TYPE G-1」
中等區指的是氣溫介於-10℃到10℃之間的範圍。由於它位於輕度區與重度區的中間,因此孕育出許多兼具保暖性與機動性的平衡型經典飛行夾克。奠定此區域基礎的是採用羊皮且內裡刷毛的「TYPE B-6」型號。然而,與輕度區從 A-2 過渡到L-2的情況一樣,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造成皮革短缺,中等區也迫切需要進行非皮革化的轉變。
為了因應皮革短缺,於1943年暫時採用可大量生產的棉斜紋布製成的「TYPE B-10」。1945年,與輕度區L-2相同,將材質改為尼龍的進化版「TYPE B-15B」誕生。使用羊毛翻領、衣身兩側的斜插口袋,以及左臂的多功能口袋等設計,奠定了與現代飛行夾克的基本元素。據說先前提到的L-2,設計基礎也是源自這款B-15。陸軍航空隊於1947年獨立為美國空軍。1950年問世的「B-15 C」,則披上空軍專屬的空軍藍。1954年因瑪麗蓮・夢露(Marilyn Monroe)慰問駐韓美軍時穿著此款夾克,因而廣為人知。

使用空軍藍的「TYPE B-15C」

羊毛翻領和左臂的多功能口袋設計
隨著戰鬥機從螺旋槳機進化到噴射機,速度與飛行高度不斷提升,飛行員配戴的頭盔也逐漸大型化。為了因應這些變化,B-15進行了改良,並於1957年誕生了傑作中的傑作「TYPE MA-1」。無論在軍事用途或日常穿著,可以說MA-1都是全球最受喜愛的飛行外套。

「TYPE MA-1」

精簡過後的羅紋領口設計。
在承襲B-15所培養出的機能性同時,為了避免與頭盔產生干擾,因此將羊毛翻領改為羅紋領。這樣的造型改變,讓整體昇華為簡約卻充滿機能美學的設計。歷經約二十年改良演進,不僅空軍,更獲得海軍、陸軍採用,可見飛行夾克在MA-1這裡迎來了一個里程碑。因此,不只是復刻產品,眾多品牌也將其作為設計來源,每年都有大量MA-1風格的外套問世。MA-1也是將飛行夾克成功推廣為時尚單品的關鍵功臣。
順帶一提,在中等區還有另一款不容忽視的經典飛行夾克,由美國海軍航空隊開發、與美國陸軍航空隊的A-2齊名的「TYPE G-1」。G-1的前身型號,開發過程中最初是由陸軍和海軍共同開發的。然而互為競爭對手的兩軍無法達成共識,最終演變為海軍專用夾克,並於1950年完成定型,正式成為G-1。

美國海軍航空隊的「TYPE G-1」

代表美國海軍(U.S. NAVY)的「U.S.N」噴漆標記
材質採用山羊皮革,手臂的部分設有可以提升活動性的褶線。加上羊羔絨製的領口,大幅提升了防寒性,由此可見其與輕度區的A-2在功能性上的差異。事實上,正因其高機能性,G-1也非常適合作為日本秋冬季的外套。G-1雖然曾在1976年結束軍用任務,但又於1984年被重新採用。從這一點,如同A-2一樣,足以看出G-1是一款完成度多麼高的夾克。
順帶一提,剛才介紹的MA-1在日本流行起來,其實和1986年上映的電影《捍衛戰士》大獲成功有所關聯。而主演湯姆・克魯斯在劇中飾演的是隸屬海軍的飛行員,因此他在電影裡從未穿過屬於空軍的MA-1。這點在大熱賣的續集《Top Gun: Maverick》也是如此。湯姆・克魯斯在劇中所穿的是海軍專用的G-1,以及目前由美國陸、海、空、海軍陸戰隊等四軍共同採用的「CWU-36/P」飛行夾克。
HEAVY ZONE:-30℃~-10℃
重度區「TYPE B-3」「TYPE N-2B」「TYPE N-3B」
在-30℃到-10℃的嚴寒溫度區域中,寒冷本身對飛行員而言就是足以危及生命的可怕威脅。因此,以「無論如何都必須保護飛行員免受低溫侵害」為最高使命而開發出的,正是適用於重度區的飛行夾克。也因為這樣的宿命,它們擁有與前述兩個溫度帶的飛行服截然不同的獨特設計。
「TYPE B-3」於1934年被陸軍航空隊正式採用,它毫不吝嗇地使用了極厚實的羊毛皮,擁有非凡的防寒性能。

「TYPE B-3」
巨大的領片、下擺配置的束帶皮帶,以及僅在右身設置的口袋等細節自然引人注目,但最具存在感的,莫過於那份蓬厚且份量感十足的外型,在所有飛行夾克中顯得格外突出。
然而,第二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皮革短缺,自然也影響到了重度區的飛行夾克。繼B-3之後同樣大量使用羊皮毛製成的長版設計「TYPE B-7」,僅製造了一年便停產。到了1943年,雖然誕生了表面採用棉質斜紋布、內裡首次使用絎縫羽絨的 「TYPE B-9」,同樣因為羽絨短缺,也在一年後消失。
接著在1945年登場的是採用尼龍材質的「TYPE N-2」 和「TYPE N-3」。
N-2雖然在輪廓上與MA-1相似,但它最大的特徵在於可透過拉鍊從中間分開、帶有毛皮的大型連帽。此外,前襟採用雙層設計以提升防風性能,讓其保暖性超越了MA-1。N-2系列經過 1947年的「TYPE N-2A」,最終於1950年以「TYPE N-2B」作為最終型號。

「TYPE N-2B」

可透過中央拉鍊分離的大型連帽設計
而N-3則採用不可分離的毛皮大型連帽、雙層前襟,再加上能覆蓋至腰部的衣長設計,即使在極寒環境下也能維持高度的保暖性。然而,在戰鬥機狹窄的座艙中,這樣的長衣長反而成了累贅,於是N-3逐漸從機內飛行員的裝備,轉而成為戶外地勤人員在地面作業時的愛用夾克。

「TYPE N-3B」

為了提升保暖性,內側附有毛絨內裏的大型連帽
在這之後經過1947年的「N-3A」,再到1953年更加精簡的最終型號「TYPE N-3B」,堪稱功能美學的結晶,亦是深刻影響當代時尚界的經典名作。不僅適用於極寒地區穿著,它優越的規格,例如即使戴著手套也能輕鬆使用的大型口袋等,讓它作為機車騎士的外套也廣受歡迎。
包含裝備與服飾在內的軍裝領域,是深不可測的世界。僅就飛行夾克而言,全球便有眾多收藏家與愛好者,而許多復刻品與改版設計,可以說是在這個文化脈絡的延伸下誕生的。
那麼,為什麼我們會如此被飛行夾克等軍裝服飾所吸引呢?
穿上軍裝,並不是因為我們喜歡爭鬥。
或許,我們只是單純地被經過千錘百鍊的設計與機能之美所吸引吧。
因80、90年代風格復興而興起的寬版輪廓流行趨勢中,不只是經過現代化修改的款式,那些線條粗獷的原版(真正的軍規款)也正重新受到矚目。

無論是原版軍規,或是現代風格的改良款,若能在時尚的脈絡下以輕鬆的心態看待飛行夾克,並將其融入日常穿搭之中,便能盡情享受它優秀的設計與功能美。這也是品味時尚、享受穿搭樂趣的方式之一。